⚠️案主敘述⚠️
◾️ 低把位手感異常緊繃,前3格fret看上去非常怪異
◾️ 高把位手感不算好按勉強可以接受,但按壓感不均勻
◾️ 整把琴音色偏悶,顆粒不明亮
⚠️診斷⚠️
◾️ 整體琴頸有嚴重的後弓(back bow),可能原因有:
a. 製琴前材料不夠乾燥穩定
b. 製琴時的取材的部位、木紋走向致使時間推移後變形
c. 琴頸中線與指板同樣為ebony,與琴頸材料的收縮比率不同
◾️ 因琴頸後弓隨之而來的是低把位的打弦,愈低的音格打弦愈嚴重
故可以發現上一手技師將第1格拔起的高度最高,次之第2格、第3格
再用膠水摻木粉填實縫隙
◾️ 再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因第1格強制大幅增高,上枕也需跟著墊高
致使上枕-弦鈕這段break angle過大,弦變得緊繃難按
低音側弦高約3.5mm
高音側3mm
前3格現狀
可以看到一二三格有明顯不同的增高幅度
第一格俯視
fret tang只有一點點咬在fret slot裡,增高後的縫隙都被膠水填滿
第二格
檢視fret高度與圓弧程度
第7格區域因處在back bow的最高點,為了解決打弦被磨的最扁平
第9格處又沒那麼平了
12格處狀況相對較好
指板在14格後厚度趨向變薄,典型的西班牙琴的fall away設計
上枕(第0格)低音側高度約為8.3
高音側約8mm
指板低音側高把位厚度被大幅削減為西班牙琴的常見做法,動機是因應姆指大力的撥奏而不會打弦太誇張
為了維持break angle與action,琴橋厚度也保有有相應的高度
琴橋的設計讓低音側幾乎沒有降低的空間了
可以理解為製作者刻意不保留可讓人降的更低的空間
因第1格被拔起增高,第0格(上枕)以木片墊高是最經濟實惠又有效的做法
在弦的拉力下,後弓情況仍非常明顯
下枕與弦接觸的頂面修磨的過於尖銳,以及與較長的弦長665mm
導致456弦的主體尼龍絲被過度拉伸,外層繞銅長度不足
下枕頂面如水滴般尖銳
琴橋高音側約8mm
低音側接近9mm,1mm以內的差距卻能有明顯的目視高度差
低把位fret高度雖相對足夠,卻沒有妥善的修整出頂面弧度
第7格最高點處的fret的高度已明顯不足
12格接柄處的區域狀況更好,但仍有可以更好的空間
高把位因指板fall away的關係,fret被保存的很好
開始移除fret
隨著膠水被撕起的木纖維將在整平時一併修補
需要手動加工剪腳的fret tang
移除完成
檢視後弓的狀況
老琴的木頭很珍貴,先採用熱處理整平指板,盡可能減少要被磨掉的量
反覆幾次[加熱→冷卻→靜置數天]的循環後,收縮情況漸漸穩定為止
等待是值得的,平整了許多
指板弧度因製作低音側的厚度消減(fall away)的關係,恉板表面呈現freestyle的弧度
影片比較方便呈現,可以留意高音側仍為概略直線,直尺傾斜處集中在456弦處
並非像民謠吉他指板是均勻的圓弧形
開始從最高點整平,第0格為最低點
雖然會略為增加action,這點可藉由新的fret飽滿的高度來抵消
最大程度保留這把琴體質,不做大幅改動了
要注意的是必須保留影片裡指板表面橫向的形狀,同時做縱向的整平
高把位的fall away是必須保留的特色,分開處理
充滿膠水的fret slot
指板原始的fall away約從第7格開始下降
fret slot清理好後安裝新fret
原胚取材
保留下枕多餘的長度可以微調action,決定好後再裁切
在拿掉墊片,微調好上枕槽深度後第0格高度降到7.8
高音側7.5mm
弦需等琴主取件時才換
琴橋低音側高度可以確保有足夠的break angle
低音側3.3mm,微量減輕左手負擔
高音側維持3mm
在弦還沒換的情況下,音色亮度、穿透力都變得明亮且顆粒均勻許多
縱使action改動不大,手感也因指板修整後讓第0格回恢正常高度
因而明顯改善緊繃的手感,不再那麼難以駕御這把琴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