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從事全職吉他維修工作這些年來,觀察到台灣的手工吉他製琴師可謂雨後筍般的出現

這邊說明一下我所理解的手工吉他定義:

首先你可能會說,手工操作機器也算手工吉他嗎?

機器無疑也是工具的一種,同樣需要人手下去操作

一塊木頭要把它剖成兩半,手鋸跟機器鋸都可以獲得一樣的結果

在預算與場地可以負擔的情況下,使用機器得到更快更好的成品實則無可厚非

但是精確的說,”獨立製琴”一詞比起人們常說的手工吉他更為貼切

而不一定是電動工具的使用與否;當然也是有All hand tool的製琴師存在

 

獨立,顧名思義即是從選料、備料、製作到上漆與手感設定都由一人或一個團隊包辦

以單一的理念為主導,針對每種材料的特性做製程的調整,放感情理解每塊材料後並激發出它的特色;

相對的廠琴就是使用設定好的工具,設定好的製程來製作,操作人員未必需要會彈琴、懂做琴,可取代性較高

換句話說人員若沒有同樣的設備,或自行設計設備的能力是無法獨立完成一把琴的

 

雖然做手工優格不一定要從養牛開始,阿基師也不用自己撈魚種菜

正所謂專業問題專業解決,我們要做的是選用好的、對的材料來達成目標

想從種樹開始也是一種選擇囉,只可能兒孫們才用的到了,以及祈禱沒有天災人禍

 

不諱言的,我在維修之餘的空擋也有在做琴

初衷是為了豐富維修所需的背景知識

必要時可以運用製作的角度與技術來輔助工法的設計

但至今不公開對外接製琴訂單,也未曾以製琴師自居

除了產能與當前經營方向的考量,從我的初衷出發所做的琴還遠遠不夠成熟

然而身為曾經的彈奏者、教學者、買賣者乃至此刻的維修者,從2k以下到200k以上的琴也摸過不少了,心裡的一把尺早已鐵板釘釘

 

今年有些機會看過幾個國內外大字標榜著”手工吉他”的展覽,並實際的彈過琴師們的作品

有親切講解製琴理念,仔細說明工法,時時叮嚀你試琴不要敲不要刮的熱血琴師

也有著躲著老遠不打招乎群聚聊天讓人自由試彈卻一頭霧水的琴師

有讓人倒抽一口氣,運用畢生所學仍無法理解怎麼做出來的精妙工藝

也有著看上去就不禁搖頭彈起來更讓人嘆氣的吉他形狀木箱子

讓我訝異且失望之餘,後者竟然幾乎都是本地的琴師

大多製琴經驗只有幾年甚至無法獨立完成所有工序,亦多數連自己的工坊都沒有

卻開了粉專掛招牌接訂單了!? 這個類型的製琴師竟然還被量產了

真正認真做琴的人且做的出色的琴師不是沒有,但實在太少太少,太少了

不會有人學了三個月的英文課就出來開班授課吧,為何製琴界卻是如此普遍呢?

 

別說打壞”手工吉他”這四個字所代表的意義與影響力了,那些我們主觀認為落後的國家卻早有登上世界舞台的製琴師了!

為何寶島台灣還有低價競爭的社團定位手工琴,與高不可攀的料好實在木箱子呢?

然而我所認為”好”的手工吉他不一定要有博物館藝術等級的裝飾工藝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Craig Lavin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Kathy Wingert

或是獨樹一格的結構設計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Michihiro Matsuda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Sheldon Schwartz

以選材與線條決勝負卻素雅又極具質感也是另一種風味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Jeff Traugott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圖片轉載自Isaac Jang

這些都是當今世上極具聲望且實力堅強的製琴師的作品,但此刻不用談的那麼遙遠:

1. 手感佳、無異音

2. 外觀上無明顯違和處

3. 音色具有製琴師想呈現的主觀理解

4. 選料從木紋、顏色乃至材質的搭配經過視覺設計


大體上我認為就是個足夠水準的作品了。

 

 

 

 

 

 

 

 

 

 

 

 

 

 

 

 

 

 

 

 

感謝你看到這邊,想必一定準備好來欣賞本地琴師的作品了

盡力挑選了有幸記錄到而且不傷業界和氣的照片角度

這邊就不註明製作者了,期望能以此傳遞正向能量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雜談> 所謂的,手工吉他

做一把80分的琴不難,但是每加1分卻都是難上加難

能做出60分以下的我實在難以揣測其製作者的心境了

不需專業工具就能看到的地方如此,看不到的地方更是不敢想像了

真正認真做琴的職人們,台灣的手工吉他市場依然是一片淨土

需要真正足夠水準的作品以端正視廳,一起加油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